
2025年10月30日,《检察日报》第12版刊登《广东梅州:筑牢正义防线 护航法治征程》,内容如下:
梅州蕉岭:“四大工程”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2024年9月12日,广东省蕉岭县检察院干警下沉乡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检察院深度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解民忧、“一童一档”护成长、“一镇一检察官”守平安、“一村一课”促和谐四大工程,通过资源整合、服务优化、触角延伸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一站式服务”解民忧
立足便民利民宗旨,该院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成沿街开放式布局,整合日常检察服务、案件信息公开、接受监督等功能,设置业务咨询、控告申诉、司法救助、国家赔偿等多个“绿色通道”,实现人民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进一扇门”。2024年以来,该院线上线下共受理群众信访189人次,所办信访案件群众满意度高,矛盾纠纷得以源头化解。此外,该院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常驻县综治中心,并将检察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与公安、法院、司法等常驻部门及人社、民政等轮驻部门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在政策帮扶、普法宣传、矛盾预警中协同发力,推动检察服务与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深度融合,成功化解办结案(事)件24件。
“一童一档”护成长
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现实难题,该院主动牵头,联合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摸排调研,依据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多维度评估,精准确定38名帮扶对象,建立“一童一档”,详细标明帮扶儿童的家庭状况、学习生活、父母及第二监护人等信息资料,动态跟踪记录帮扶对象各阶段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常态化组织帮扶儿童参加检察开放日、普法宣讲等活动。深入了解并协调解决帮扶家庭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24年,一名帮扶对象成功考取大学后却因贫困面临失学,该院迅速与县妇联、团县委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摘星计划”“助星圆梦计划”等专项助学项目,成功为其解决困难。在帮扶机制的长期支持下,已有1人考入大学,7人升入当地重点中学。
“一镇一检察官”守平安
该院创新构建“一镇一检察官”结对共建共治机制,在全县8个乡镇的综治中心设立进驻检察工作组,选派员额检察官“入镇下村”挂点。挂点检察官深化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协作,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双方依托“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和“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第一时间对排查、收集到的各类涉法涉诉信息进行通报,共商矛盾纠纷调处措施。如该院办理的刘某民事申诉案,案件涉及30多户村民对厅堂的使用权纠纷,该院在支持当事人监督申请后,联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驻村工作组召开沟通协调会,并与镇村共同做好双方当事人的疏导稳控和释法说理工作。最终,困扰申请人近20年的执行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据了解,2024年以来,该院挂点检察官参加联席会议27场次,有效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各类矛盾纠纷20件。
“一村一课”促和谐
为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和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该院因地制宜打造多层次、接地气的普法宣传矩阵。在镇村公园、乡村学校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和图书角,搭建“圩日摆摊”“田间普法”“村口课堂”等移动“法治补给站”;巧妙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客家古训中的“和”“善”“信”“义”等精髓与现代法治理念相融合,用乡音乡情阐释法治精神,以普法“小课堂”讲好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如办理新铺镇一村民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时,该院把公开听证会搬到村民家门口,并邀请当地群众列席旁听。听证会后,检察官趁热打铁开展以案释法,现场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及违法后果,把案件办理变成群众看得到的普法“活教材”,起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梅州丰顺:迷途少年的回归路

今年6月12日,广东省丰顺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汤坑中学校长和心理社工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服务站对未成年人小宇(化名)进行心理辅导。
盛夏的骄阳格外强烈,把挂在汤坑中学里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服务站的牌子照得闪闪发亮。期末的一个上午,心理社工小陈正在整理检察工作服务站的书籍,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小宇(化名)手里拿着高中录取通知书跑进来,兴高采烈地说:“社工姐姐,我考上高中啦!”
谁能想到,一年前的小宇还是个经常逃课、对未来毫无规划的“问题学生”,甚至一度站在辍学的边缘。然而,通过一年的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如今的小宇已变成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
一年前,小宇刚上初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看管。缺乏家庭管教的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甚至经常逃课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混在一起,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都无济于事,小宇的爷爷奶奶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
就在家庭和学校都感到束手无策时,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检察院在汤坑中学设立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服务站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院派出心理社工进驻学校,为学生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对在校学生的心理筛查、对心理问题个案实施全周期跟踪、提供心理课堂及团体辅导等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治疗式的服务。
心理社工小陈第一次与小宇接触时,小宇穿着皱巴巴的校服,背靠着墙角,双脚在不停地晃动,口里总是那句“读书有什么用”。小陈耐心细致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还为他专门设计了一个辅导方案,帮助他做好人生规划,改正不良习惯,并通过玩沙盘、曼陀罗绘画等方式,观察他的内心世界,进而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
在一次团体辅导活动后,小宇埋怨说:“爸爸妈妈一年才回来一次,就只会不停叮嘱我好好读书,可我遇到困难时,他们不在身边也帮不了我。”小宇不经意的言语,引起了小陈的注意。小陈借机向他进行教育引导,让他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赚钱养家,遇到问题可以尝试自己解决,不能过度依赖父母,开导他当前的任务是好好读书,鼓励他要加倍努力,考上理想的高中。
打开小宇的心理防线后,检察服务站很快编织起一张温柔的守护网:未检检察官以案释法告诉他沉迷网络和辍学的危害,心理社工每周帮他进行心理疏导。与此同时,检察官和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多次与小宇父母视频沟通,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他们理解陪伴的重要性。渐渐地,小宇的爸爸每周都会抽时间和他视频通话,妈妈更是在寒假特意回家陪他。“我妈妈说只要我愿意努力,她就留在县里找份工作陪我中考。”那天,小宇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
渐渐地,课堂上开始出现小宇专心听讲的身影,课后服务时间总能见到他认真做作业的样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他会主动请教老师。遇到心理问题,他会主动到检察服务站找心理社工倾诉。
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团体辅导,小宇将一张淡蓝色的便笺贴在“未来心愿墙”上。小宇写下的美好愿望一直激励着他加倍努力刻苦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高中。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条暗河,我们要做的是帮他们找到渡船。”丰顺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说。
小宇的故事成了丰顺县检教合作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生动注脚,也让更多人看到,用专业与温情护航,每个青春都能绽放光彩。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头条号
法治号